6月8日11時30分左右,位于德州市經濟開發區的德州市公安局機關辦公樓發生火災。一個小時后,明火全部撲滅,未有人員傷亡。據介紹,火災由4樓東側空調室外機引起,并迅速燃燒至頂層,室內無火情,外墻過火面積約100平方米。 這起火災發生在高層辦公樓,由此,高層建筑的防火問題成為了市民關注的焦點。據相關數據顯示,德州市共有高層建筑182幢,其中民用建筑109幢,公共建筑73幢。目前在住宅開發項目中,高層占據了絕對主力。為此,記者進行了調查,并采訪了消防專家,為“高樓防火”敲響警鐘。 規范施工高層建筑很安全 “相對于低層建筑,高層建筑的消防設施要求更加具體、嚴格,包括建筑石材、外立面涂料等都有相應的防火等級。”據市消防支隊防火處參謀趙建民介紹,目前,一些高層建筑起火的案例表明,以聚氨酯泡沫為代表的外保溫材料,因耐火性差,成為高層火災的禍因。 據趙參謀介紹,2009年年底頒布的《民用建筑外保溫系統及外墻裝飾防火暫行規定》中,對高層建筑材料作出了明確規定,即高度大于等于100米的建筑,使用燃燒性能為A級的不燃保溫材料;100米以下的建筑使用不低于B2級的可燃保溫材料,附加設置一定的防火隔離帶即可。從2011年4月15日起,所有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升級為A級不燃材料,對已審批但未開工建設的工程,要求更改設計,重新報審。“只要高層建筑質量達標,安全性能是較高的。”據趙參謀介紹,只要規范施工,通過嚴格審核的高層建筑消防配套設施都已完備,著火的幾率并不高。 高層建筑著火外力撲救能力有限 “德州市共有高層建筑182幢,其中民用建筑109幢,公共建筑73幢,比如市經濟開發區的一家大型酒店,高度將近100米。”據趙參謀介紹,根據我國相關規定,建筑高度超過24米的公共建筑,10層及10層以上的住宅建筑,2層及2層以上、建筑高度超過24米的工業建筑,均為高層建筑。高度超過100米的建筑屬于超高層建筑。 據了解,目前,高層建筑的消防屬于世界性難題,因為高層建筑的火災具有破壞力極大、撲救難度極大、火災蔓延途徑多等特點。“隨著高層、超高層建筑的不斷增多,高層建筑一旦發生火災,其外力撲救的能力很有限。”據了解,目前,國內現有最好的消防舉高車只能達到101米,國內一般城市配備的高端消防車舉高不到60米。德州市區范圍內,最高的消防車舉高臂展是32米,加上水槍射程20多米,理論上總射程是50多米,如果近百米的高樓出現火災,消防員則無法利用舉高車輛進行滅火,利用水槍或者水炮外攻射流的效果也會受影響。此外,高層建筑火災發生后,存在火勢蔓延快、人員疏散難、消防車舉高不夠、消防供水壓力不足等問題。 目前,德州市區范圍內共有三個消防站,德城區消防中隊、市經濟開發區消防中隊和消防特勤中隊,高層建筑一旦有火災發生,涉及消防、安監、電力、燃氣、氣象、交通等多個部門,只要多部門聯動,就能盡快控制火災。 高層建筑“防”比“消”更重要 “‘消防’包括了兩個方面,即發生火災時的即時搶救和平時的預防。而對高層住宅來說,‘防’比‘消’更重要!”趙參謀稱,外地一些高層建筑的火災案例,反映出平時的預防措施不足,出現緊急情況時大家根本不知道怎么辦。 因此,高層建筑防火要把握三道關。“首先,要提高消防安全意識,預防火災發生;其次,高層建筑內部要配備完善的消防設施;第三是保證消防設施的正常運轉,特別是消防設備安全保衛人員能夠熟練使用建筑內部消防設施。” 第一道防線是火災預防的防線,就是在全社會開展消防宣傳教育活動。例如,每年的“119”消防宣傳日,消防部門都會舉辦大型的宣傳活動,通過發放宣傳資料、設置展板、懸掛橫幅、開展消防疏散逃生演練等活動,向廣大市民普及和宣傳消防知識。平時,開展消防宣傳五進活動,就是進工廠、進農村、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 第二道防線就是控制火災發生,按照規定配備消防設施。據了解,國內在建筑建設階段有《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作為法規,對建筑材料、防火分隔、人員疏散、防排煙、消防給水、固定自動滅火設施、自動報警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在設計、施工、驗收、使用等環節也都有規定。高層建筑的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在保證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應嚴格按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等有關規范、標準及規定進行高層建筑構造、裝修材料選材和配套消防設施的設計和施工。 第三道防線就是保證建筑內部所設置的消防設施正常運轉。在消防監督執法人員的檢查過程中,督促有關單位安全負責人強化消防安全意識,加強對建筑消防設施的建設和日常維修管理,確保消防設施的正常運轉,持久有效地發揮其防止和減少建筑火災的作用。特別是對消防設施的管理維護人員及消防安全保衛人員定期進行培訓工作,確保他們在火災發生后能夠熟練地使用建筑內部消防設施,把消防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高樓著火如何自救? 以下介紹幾種較為有效的逃生方式: 一、充分利用高層建筑內部的附屬設施進行疏散逃生。人們可以通過室內步行樓梯或消防電梯逃生,但不能乘坐普通電梯。通常,高層建筑至少應設有兩道以上的樓內逃生樓梯,遇有火情普通電梯不能使用時,人們可利用內樓梯進行疏散逃生,一道被堵就從另一道逃生。 二、努力自救或等待救援。工作或生活在高層建筑內的人們,遇火災時不要輕易跳樓。如果被煙火困在較低樓層(三層以下),可先將室內床墊、被子等軟物拋到樓下,再從窗口跳至軟物上逃生;或是把床單、窗簾等接成繩,沿繩索懸垂自救。被困在較高樓層時,要將自己充分暴露在容易被發現的地方,等待消防官兵前來救援。 三、逃生盡量向下而不是向上。發生火災時,要盡可能地迎著火區闖過火帶逃向樓下。雖然向下迎著火區闖也有危險,但相對而言,危險性比向上跑要小得多。只有在火勢很大,著火點以下樓層完全被封,無法向下逃生時,再考慮往上逃到較為安全的樓層,等待救援。逃生時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濕棉被裹身,最好貓著腰使頭部盡量貼近地面,必要時匍匐前進。 國外高層建筑消防措施 美國:火警監測系統入戶 在美國,包括政府辦公機構、商用和民用建筑、學校、醫院等在內的各類建筑內均裝有與消防部門“點對點”的警報系統,一旦系統的感應裝置在建筑內監測到火災風險,建筑和消防部門監控中心會同時發出警報。在高樓林立的紐約,消防局對高層建筑施工圖紙進行嚴格審查,評估電路、管道、消防疏散通道和消防設備的設計安全性。只有通過消防局驗收,該建筑才能被正式銷售或安排人員入住。 德國:設置防火專員 防火專員是由企業書面委任并經過特別培訓的專業人員。其職責包括:制定企業防火條例、對工作崗位火災危險等級進行評判,為有火災危險的工作流程提供咨詢。此外,聯邦災難救助部門通過互聯網絡、宣傳材料、社會活動等形式向民眾普及消防知識也是德國消防安全的特色。 新加坡:嚴堵消防違規設計 新加坡消防安全由民防部隊負責。民防部隊如發現違反防火規范情況,須要求專業人士修改設計后重新報審,經審查合格方可施工。工程竣工后,由注冊檢查員進行驗收并提交驗收報告,經執照與執法處審查合格后,建筑物才能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