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月底號稱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的膠州灣大橋將通車。據悉,膠州灣大橋的建設歷時四年建設、總投資超過100億元,建成之后,將連接膠州灣三座島嶼:青島、黃島、紅島,結束困擾了青島市多年的青黃不接、青紅不接將成為歷史。6月27日,膠州灣大橋已經通過了相關部門的交工驗收。 作為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膠州灣大橋的各項性能都十分高,那么,在保證消防安全方面,它又有哪些措施呢?
火災監控 據介紹,一旦發生火災,隧道內的監測點會自動反應,管理方的顯示器上會自動放大全屏以供管理人員確定火災,駕駛人也可通過應急電話向管理方報告火情。
消火栓 隧道內每隔50米安裝一個的泡沫消火栓和水槍消火栓,共有334個消防箱。隧道兩側各建了一個儲水泵房和沖壓設施。這些儲水泵房,都接通了自來水,四川路上的泵房,不到60分鐘的時間內便可全部充滿水。
消防廣播 膠州灣隧道兩側的內壁上每隔一段距離都安裝有一個喇叭。據悉,這些喇叭是整個隧道內部的消防及應急系統的一部分,出現緊急情況時,通過喇叭來提醒過往的車輛。
防火涂料 膠州灣隧道內部設計成藍頂白墻,為了充分達到防火效果,拱面處理要包含三道工序,首道涂料噴涂后,要掛上纖維網進行保護,然后噴涂第二道涂料。防火涂料噴上后,通過格柵增強其整體的牢固性。最后是保護面漆,保護面漆中摻入了防火材料,使它既兼顧裝飾、防火二合一的功效。
防排煙 隧道內的防排煙也是是否重要的,據悉,膠州灣隧道左右隧道各有一個風機房,里面各放著4臺軸流風機,此外,掛在隧道頂部的射流風機不僅具有電風扇的作用,而且,當隧道內發生火災時,射流風機啟動,引導煙霧沿隧道頂端排出,不會彌漫隧道內部。
逃生井 在云南路和四川路主隧道分別設有4處逃生井,最深的有30米左右。在海底隧道當中,在左右線兩條主隧道之間有一條服務隧道。為了預防突發事件的發生,隧道設置了16個人行洞以及8個車行洞,每隔250米有一個人行洞,每隔500米有一個車行洞。據介紹,服務隧道在施工期間作為通風、排水、進出料運輸通道,運營以后作為逃生、避險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