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更新時間:2011.07.06 瀏覽次數: | ||||||
0引言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對交通需求日趨增長,在交通樞紐的城市和江海縱橫地域勢必興建隧道和地鐵。而隧道具有其他建筑類型所沒有的特點,即狹窄的空間、與外界有限的出入口,導致有限的排煙、散熱條件,一旦發生火災,造成著火點周圍升溫極快、短時間內會積聚大量有毒有害煙氣,當車流高峰時,火勢還容易快速蔓延。另一方面外部消防力量難以進入救援,隧道內人員逃生困難,時間一久,隧道襯砌和結構破壞,進一步加重災情。為此,國內外在隧道防火方面頒布了一系列技術規范、標準和要求,國內相關隧道規范和標準有:GB50157—2003《地鐵設計規范》、TBJ3—1985《鐵路隧道設計規范》、JPJ026—1990《公路隧道設計規范》、GBJ16—1987《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A98—2005《混凝土結構防火涂料》、GB14907—2002《鋼結構防火涂料》、GB50016—1996《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等。構筑隧道的鋼筋混凝土雖是不燃體,但耐火性有限。美國國家標準和測試協會(NIST)指出:高強混凝土(HSC)在溫度達到 1隧道防火涂料的技術要求和現狀 1.1技術要求 隧道是鋼筋混凝土結構,除了防止烴類火災之外,同時還要考慮空間狹窄、溫度變化快、噪音大、振動大等環境特點,研制的防火涂料應具備下列技術性能:(1)水性、符合環保要求,減少生產、運輸、施工、應用污染;(2)與混凝土有較好的粘結強度;(3)在高溫下,不因涂料分解而釋放出有毒有害煙氣;(4)涂料耐堿、耐水、耐潮濕、耐凍融、耐濕熱性好;(5)最重要的是涂料具有較長的耐火極限,符合ISO834(或RSW)C-H標準曲線,提高標準要符合GA/T714—2007《構件用防火保護材料快速升溫耐火試驗方法》中耐火材料RABT標準升溫曲線試驗技術指標要求;(6)其他技術指標應符合GA98中隧道防火涂料要求。 1.2現狀 2.1選材 主要從3方面考慮:(1)隧道內空間狹窄,盡量避免使用有機材料,以免發生火災時,有機物分解出有毒氣體;(2)隧道結構為混凝土、高堿性材料,應選用與混凝土附著力好又耐堿的材料;(3)應具有較高的耐溫性。硅酸鹽水泥具有不燃、耐水、耐堿、耐久、耐候、水溶性等優越性能,且在 作為防火涂料的骨料,需具備耐高溫、導熱率低、相對密度小、粒徑分布合理等特點,使配制成的涂料能防火、隔熱、吸音。正常情況下,能減弱隧道內噪音,火災時能在較長時間內保護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和完整性,經試驗,選擇膨脹珍珠巖和蛭石,其主要指標如表2所示。
巖棉纖維具有密度低( 2.2配方的篩選和確定 配方篩選以CA98—2005《混凝土結構防火涂料》中表2隧道防火涂料的技術指標為依據,通過大量試驗。 2.3生產工藝 經小試和性能檢測,確定涂料的生產配方和工藝。 施工應用前,將干料與水按一定比例攪拌均勻成漿料,測粘度(符合施工要求),達標后即可。 2.4防火涂料技術性能指標 按GA98—2005《混凝土結構防火涂料》中 為了進一步提高并驗證研制的新產品的防火可靠性,公安部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