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消防支隊對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展覽中心進行了消防驗收,這也是省城十大重點工程中首個竣工的場館。煤炭交易中心主體工程分為兩大塊,一個是展覽中心,一個是交易大樓。施工難度最大的是展覽中心,其采取了 “飛碟”外形作為建筑形式,是典型的管桁架結構,頂部全都由鋼管連接而成,將交易中心罩在一個總直徑約254米的弧形穹頂下。 這么大的一個穹頂,萬一發生火災,如何逃生?交易中心能否自保?記者昨日也對這些高科技的消防設施進行了先期探訪,并獨家專訪太原消防支隊高級工程師王祈為和煤炭交易中心消防項目經理白小東,揭開這些謎團。 【智能水炮】自動定位著火點水柱精準噴射 8月15日9時30分,展覽中心北側出現火情,煤氣罐噴射出火舌,向周邊蔓延。然而,展覽中心工作人員四周站立,靜觀其變。十多秒后,一股水柱突然從展覽中心頂棚噴出,位置精準,直擊起火點。很快,火熄滅了。“這就是展覽中心滅火用的"智能水炮"。”白小東說,展覽中心頂棚四周均勻分布著39個白色消防“水炮”。其中,大型水炮33個,小型水炮6個。可別小看這39個“水炮”,它們的作用大著呢,大的“水炮”有效射程可以達到50米。“水炮”時刻監視著展覽館內,當出現火點時,“水炮”能以平轉330度、仰視80度、下俯65度的方式,自行進行精確定位,然后開啟炮門,以每秒30升的出水量,直擊火點位置,達到快速滅火的功效。 白小東解釋說,之所以智能定位,準確滅火,是因為場內設有紅外對射探測器,也就是常說的紅外攝像頭。當火災發生時,煙塵會飄向空中,攝像頭一旦感應到一定濃度的煙霧,感應裝置將自動報警,傳至消防中心控制室。 控制室發出指令,啟動水泵,打開閥門,水炮對準火源主動射水滅火。火源撲滅后,控制室再次發出指令停止射水。若有新的火源,滅火裝置將重復上述過程,待全部火源被撲滅后重新回到監控狀態。消防隊員無須進入火場,就能快速控制火情蔓延。 【排煙天窗】穹頂“救命窗口”能及時排煙 就在大家關注水炮噴水滅火時,一件意外的事發生了:展覽中心頂部976個天窗緩緩打開。著火煙霧從天窗慢慢排出。之后,隨著煙霧的減少,天窗開始閉合。“現代化的建筑,內部可燃裝飾較多,還有相當多的建筑使用了大量的塑料、化纖地毯和泡沫塑料等。這些可燃物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有毒煙氣和熱,同時要消耗大量氧氣。”王祈為介紹說,對于一幢建筑物,當內部發生火災時,應迅速采取排煙措施,使火災產生的煙氣和熱量能迅速排出,以利于人員疏散和撲救。 據消防部門介紹,日本、英國對火災中造成人員傷亡的原因統計表明,由于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死亡或被其他有毒煙氣熏死者,一般占火災總死亡人數的40%-50%,最高達65%以上;而被火燒死的人當中,多數是先中毒窒息暈倒后被燒死的。而展覽中心天窗,則可以及時排出有害煙氣,有利于內部人員疏散,并贏得救援時間。“根據消防安全要求,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建筑,其排煙天窗面積應達到建筑面積的1%。”王祈為表示,煤炭交易中心展覽大廳排煙窗,占頂部面積的20%,超過了規定要求。“當然,也不是一著火排煙天窗就開啟。”白小東說,排煙天窗附近設置煙感器,當煙霧達到一定濃度時,發出信號至消防控制中心,使之控制排煙天窗自動開啟,以排出煙霧。在火災初期,有時就不能開啟排煙天窗,以避免出現“煙囪”效應使得火災火勢加大。 【鋼架主體】遍涂防火涂料抗燒2—3小時 走進展覽大廳能發現,頂部屬于典型的管桁架結構,全都由鋼管連接而成。如此龐大的建筑用鋼管1萬多噸,最粗直徑要達1.4米,最細的鋼管直徑為100毫米。 鋼結構大樓在發生火災時,經過長時間的火烤,會發生鋼材熔化變形,而導致大樓坍塌。展覽大廳是如何抗燒、抗損的呢? 與其他鋼結構建筑不同,展覽中心鋼材全部是鐵灰色。“鐵灰色其實是防火涂料的顏色。”白小東介紹說,由施工人員一層層噴涂在鋼體結構之上,總厚度在3厘米左右。“就像給鋼體結構穿上了一層厚厚的衣服。”王祈為表示,在500攝氏度高溫下,裸鋼的耐火時限僅為15分鐘左右,經防火處理后,鋼架主體結構的耐火時限可達2—3個小時,即使頂部鋼結構,也能耐火1.5小時。也就是說,大樓一旦發生大火,可確保鋼結構在3小時之內不會因高溫而快速熔化,導致主樓快速坍塌。“煤炭交易中心結構新穎,功能復雜,存在許多突破現行技術規范的設計問題。為此,太原消防支隊邀請國內消防專家,召開設計評審會,解決施工中的疑難問題。”太原消防支隊支隊長趙江畔表示,目前,已完成消防驗收,從法律程序上,可以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