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小白樓,有一座知名度很高的爛尾樓。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因它太影響市容被覆蓋上五彩外衣而被網民戲稱為“最美大廈”。如今,在市建委爛尾樓清理小組的努力之下,經過拍賣,厘清產權,將天津最后一個大型停緩建項目盤活。近20年過去,幾經拍賣的這座爛尾大廈終于告別了悲情,在去年開工復建,實現“華麗轉身”,以商業、公寓和辦公樓等多種業態于一體的綜合性地標性建筑示人,一群充滿激情的高素質建設者在這火熱的土地上書寫著傳奇。 南京路與馬場道交口的凱德·國貿工地,頭戴安全帽、腳穿防護鞋的項目甲方凱德置地(中國)有限公司技術部工程師尤旭升和土建工程師嚴偉鴻正在巡查項目。按要求穿戴上防護裝置后,記者跟隨他們一起在滿是鋼筋和混凝土物料的工地上深一腳、淺一腳地巡查。由于工地上噪音過大,記者與他們的交談基本是在“喊”中進行的。據他們介紹,去年11月,這座爛尾樓正式復工。截至目前,工地上有兩百多名工人正在進行正式改建的前期準備工作。而他們這個30多人組成的專業團隊是整個工程的核心,他們正抓緊對項目進行重新設計和科學論證,并對施工方進行技術指導。 在工地上,尤工拾起兩塊鋼材給記者看,只見爛尾多年的鋼材已是銹跡斑斑,變成鐵紅色,而經過去銹和兩次防腐處理并被涂上防火涂料的鋼材重新呈現出明亮的青灰色。他們細致認真地對鋼結構和混凝土的安全進行重新測定,僅對鋼框架的表面除銹工作就進行了4個月。在巡查中,記者發現尤工腰上的紅色腰包簡直變成了“百寶箱”。只見他不時地從中掏出一支激光筆,用激光束向施工人員演示底層建筑需要改進的細微處,隨后掏出一張便箋紙,在上面寫下改進的注意事項后貼在墻上的明顯位置。更讓人意外的是,他竟然還從腰包中掏出了一部小照相機,將需要改進的部位照下來。看到記者好奇的眼光,他笑著說這個工具包是他們平日需要跟進整個項目的必備裝備,每天要不斷復查改進的工作是否到位,“細節決定成敗,天津百姓對這個項目充滿期待,我們一定要讓人們放一百個心。” 尤工和嚴工是往返于京津兩地的“候鳥型”人才。他們每周一從北京坐高鐵趕來天津上班,周末再回京與家人團聚。身為北航碩士畢業生的尤工告訴記者說,平日打車時,當司機師傅們得知他參與改建小白樓地區這座爛尾多年的大樓時,都會用純正的天津話大聲叮囑他“好好干”,天津人對城市的感情讓他動容。他們平日下班后,大家都集體主動加班到深夜,幾個月下來,竟然誰還都沒時間去瀏覽一下令人向往的海河夜景。 回到辦公室,記者見到他們團隊整理的數百公斤的研究資料,得知這個項目在全國建筑行業也被視為“充滿挑戰性”的項目。因為在全國建筑業界,整修235米的鋼結構爛尾樓項目難度是空前的。改建的凱德·國貿占地面積15709平方米,總建筑面積達到230700平方米。三座塔樓中最高的A塔樓擁有57層。這些建筑不僅要在外觀上與小白樓和五大道地區的特色相得益彰,而且在地下工程方面更是要將安全質量保障到極致。他們在正式施工前組織了國內權威專家參與了不下7次的大型論證會,涉及大廈施工對地鐵一號線的影響、周邊50米以內建筑物的沉降量,大廈施工時的水平位移一定要控制在5毫米以內等重點內容。據介紹,這個項目在本市率先采用了粘滯型阻尼器保障建筑物內人們的舒適度,同時采用了位移型的阻尼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很多創新的工程技術凝結了幾代建筑人的心血。 兩位工程師時充滿信心地說:“我們慶幸自己在天津趕上了建筑業的黃金發展機遇,我們愿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城市、在中國建筑史上為‘天津奇跡’奉獻自己的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