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涂料阻然體系的發展
阻燃技術的發展與分類, 目前,各發達國家都對建筑物阻燃處理給予極大的重視,并且日益認識到,采用阻燃處理是防止和減少火災的戰略性措施之一,是關系到“環境和人類”的重大舉措。因此,新型阻燃劑的開發、各種阻燃技術在不斷變化的市場條件和社會發展中的新應用成為了新的研究焦點。 在現代阻燃技術中,阻燃劑的復合技術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最近幾年提出對木質材料的阻燃處理應達到五性,即阻燃性、抑煙性、防腐性、防蟲(防朽)性和結構尺寸的穩定性。除此之外,還要求價格低廉,無毒,不污染環境,這使得對阻燃劑的研究難度大大增加一種阻燃劑成分一般具有多種阻燃機理,但大多有某一方面的側重;而2種以上成分之間則存在相互補充、加強、相輔相成的協同作用,故阻燃劑的配方中一般都選用2種以上的復合成分。下面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阻燃技術:1.消煙技術2.阻燃劑微膠囊化技術3.交聯技術4.直接生成阻燃單體技術.
防火涂料耐火性能取決功夫阻燃體系含量的多少。對鋼結構防火涂料而言,隨著防火涂料中阻燃體系含量的增加,涂層的耐火時間顯著增大,當防火漆中阻燃體系含量增加至40.8%時,其涂層的耐火時間達最大值,為52.8min,但進一步提高防火涂料中阻燃體系的含量,涂層的耐火時間又顯著降低,該結果與報道基本吻合。 當阻燃體系含量適中時,涂層在燃燒時形成的膨脹炭化層既有較高的強度和致密性,又有較高的發泡高度,使得膨脹炭化層的隔熱性能較好,不容易被火焰沖破,顯示出較好的耐火性能。 阻燃體系含量過低時,燃燒時涂層形成的膨脹炭層孔隙結構不均勻,炭化層強度較低,膨脹高度較小,導致涂層耐火時間較短;阻燃體系含量過高時,乳液中的成膜物質含量相對較低,涂層與鋼材的附著力變差,使得燃燒時形成的大塊膨脹炭層夾帶涂層脫落。涂層的耐火時間與阻燃劑的阻燃效率和涂料的粘結能力密切相關,因此,期望阻燃協效劑既能顯著提高阻燃劑的阻燃效率,又能提高涂料的粘結能力。
防火涂料的阻燃原理與性能分類
防火涂料正是基于燃燒的這一基礎,用于可燃性基材表面,降低被涂材料表面的可燃性、阻滯火災的迅速蔓延,保護基材不與空氣直接接觸延遲物體著火時間和燃燒速度,或分解出不燃惰性氣體,沖淡被保護物體受熱分解出的可燃氣體,使之具有難燃性或不燃性,是用以提高被涂材料耐火極限的一種特種涂料。 防火涂料的阻燃機理大致可歸納為以下五點: (1)、防火涂料本身具有難燃性或不燃性,使被保護基材不直接與空氣接觸,延遲物體著火和減少燃燒的速度。 (2)、防火涂料除本身具有難燃性或不燃性外,它還具有較低的導熱系數,可以延遲火焰溫度向被保護基材的傳遞。 (3)、防火涂料受熱分解出不燃惰性氣體,沖淡被保護物體受熱分解出的可燃性氣體,使之不易燃燒或燃燒速度減慢。 (4)、含氮的防火涂料受熱分解出NO、NH3等基團,與有機游離基化合,中斷連鎖反應,降低溫度。 (5)、膨脹型防火涂料受熱膨脹發泡,形成碳質泡沫隔熱層封閉被保護的物體,延遲熱量與基材的傳遞,阻止物體著火燃燒或因溫度升高而造成的強度下降。 |